-
“村里又办相亲角,来的全是男的。”
庆阳35岁的刘军在镇口蹲了仨月,登记册上女性名字永远不超过一页。
网友@村口小张补刀:“不是我们挑,镇里适婚女比男少两千,姑娘考学考工全走了。”网友@打工妹阿莹说得更直白:“我留村?一个月两千块,喝风吗?”
数据不骗人: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,部分偏远乡镇性别比高达118:100,直接挤压婚配通道。百度迁徙热力图同样亮——20—30岁女性净流出量连续三年翻番,终点锁定西安、郑州、成都的工厂和直播间。
刘军的老表去年凑18万彩礼,姑娘临上轿变卦,转身嫁进成都郊区安置房。彩礼涨、房价涨,工资不涨,村里人把“脱单”寄望于县里推的“集体婚礼”——报名20对,女嘉宾九成外县招。
县里也在想办法:给回村创业的女大学生发5万补贴,把幼儿园、快递站开到村口。效果如何,得看下一波春节,姑娘们肯不肯把行李箱往回拉。举报
